誰披總統戰袍 獨派開條件嚴選

陳金萬◎《新台灣周刊》記者

因為不願意在參選人政見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含淚投票,決意讓這場大選成為理念與政策之爭的民主選舉,所謂主體意識、注重人權、憲政、財經……等等,成了選將的條件。 謝長廷、游錫堃、蘇貞昌於春節期間相繼宣布參加總統參選人的登記,民進黨四大天王只剩下呂秀蓮尚未表態,陳水扁總統則表示,總統參選人的協調希望以民調做出支持度的排序,再由優先的前兩名搭配來推動大選,以團結民進黨各派的支持。然而,台灣社也早先公開聲明拒絕接受民進黨所謂的「協調人選」,呼籲民進黨應堅持舉行黨內初選,並邀請三位總統參選人參加兩場電視辯論會,將來民進黨的參選人會以協調或初選方式產生,尚待後續觀察。
總統條件 黃昭堂提四重點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黃昭堂對於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也是同感重要,他認為台灣的選風不好,經常可以看到參選人彼此謾罵,卻看不到參選人有什麼政見提出,這對台灣的國際形象和民主教育造成一種不良示範和惡性循環,因此,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將於三月二十三日舉辦「台灣總統的條件」研討會,並依照研討會的共識發表共同聲明;在此之前,他先以個人身分表示他對總統條件的看法。黃昭堂說,首先,台灣的軍勢已經失衡,台灣總統應對國家安全問題有充分認知,告訴台灣人民他要如何防衛台灣、台灣應有那些武器,他的國防政策為何。其次,是國家認同,他認為台灣總統應該是能夠凝聚台灣認同的人,在經濟、社會層面可以有中間路線,但是國家認同沒有所謂的中間派,關於這點台灣總統參選人一定要講明白。第三,總統代表國家,他應有國家領袖的風範,讓人民能夠肅然起敬,平時不會亂說話,或有不好的行為習慣,能夠抗拒金錢和慾望的誘惑,治理國家才能平順。最後一點,黃昭堂認為經濟發展是為了滿足基本需要,但是經濟活動的提升並不是衡量總統能力最重要的指標,因為自然的資源有限,而人類的慾望卻是無窮,均富的理想不可能實現,但是貧富差距的問題卻要有心去處理。
手護台灣大聯盟也曾經針對此議題作過討論,尚不能說是集體的共識卻是已經浮現的重要項目,參與討論的考試院院長姚嘉文表示,台灣總統應該要有國際觀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第二要有台灣主體性,支持制憲、正名的工作,持守一邊一國的台灣立場。第三要有團隊工作精神,能招聚賢士集思廣益,聽取多方不同意見的人。姚嘉文表示,基本上台灣總統需要什麼條件,從二○○八年之後台灣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總統必須肩負什麼樣的任務,他要如何來處理等方向來思考就可以知道了。

(原載《新台灣周刊》第571期,2007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