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基銓◎台灣安保協會監事會主席
每一個國家都有,它追求的目標,因而有它獨白約立場。從自己的立場來看事情、看自己、看世界;或從自己的立場來認識事情、判斷事情、處理事惰,我想這就是國家的主體性。
真正的主權獨立國家才有主體性,一方面也只有主體性的建立才能實現完成獨立建國。
台灣是民主化的主權獨立國家,這是無可否認的,但我認為台灣的主權獨立不完整,尚須努力,台灣的主體性亟待建立。
舉例來說,我們常聽人家說,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以台灣為主體來看時,台灣文化不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相反的,台灣文化包括中華文化、日本文化、原住民文化、歐美文化,以及海洋文化在內,台灣文化是這些文化集大而成的。又所謂的本國歷史,學校的教科書將中國歷史叫做本國歷史,其實台灣四百年的發展史,才是台灣的本國歷史;同樣的,屹立在西太平洋,而居重要戰略位置的台灣以及其所屬周圍島嶼的地理,才是台灣的本國地理。
從台灣的立場來看,這些明白不過的事,實際上卻沒有那麼明瞭,都是混淆不清。
台灣四百年來受外來政權的統治,台灣的生存均步步依靠別人,要看別人的眼色,讓人擺佈,並無自己追求的目標,並未建立自己存在的價值觀。自荷蘭時代一直到兩蔣執政的國民政府時代,台灣並無主體性可言,人民不知道自己的國家在哪裡,不懂自己的祖國叫什麼,也不能說出自己是什麼人。台灣人不認識台灣也不認同台灣。不但如此,台灣自己的母語–台灣話(河洛話、客家話、原住民話)均被忽略,被輕視,在公共場所或學校內不能使用母語,年輕人不會說母語。在台灣,台灣人的母語失去其做母語的尊嚴。又台灣的傳統文化或藝術如布袋戲、歌仔戲等地受歧視,幾乎消失。
另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即台灣四百年來,至最近十年前,台灣人未曾做過自己國家主人,致使未能產生能領導全民的有力的領導人,台灣人缺乏認同國家,缺乏愛惜並保衛自己國家的共識。凡此種種,都是台灣主體性建立的主要課題。
台灣進入另一發展階段,在此時,我深切盼望更多的國人來重視,來關心,一起合作促進獨立建國所必需的台灣主體性的建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