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仁◎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台灣的民主化與一台一中政策是亞洲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這表示台灣拒絕被紅色中國侵吞、改變亞洲的政治地圖;也就是說,今年五二○綠色繼續執政帶給亞洲安全屏障。
去年初夏,櫻井良子與日本眾議院議員中曾根康弘就「海洋國家˙日本的大戰略」問題對談,指出東亞除了朝鮮半島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值得憂慮的問題就是台灣。她指出,如果二○○四年總統選舉不是本土的台灣人當選,而是國民黨與中國大陸渡台的親中派外省人當選,結果將使中國對台灣的影響有飛躍性的竄升,台灣海峽也將納入中國的影響之下。對遠東的海洋國家的日本來說,將出現非常窘迫的狀況,因此日本不能不有最壞的打算。 櫻井氏所以會如此說,如日本前駐泰國大使岡崎久彥所指出的,台灣的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南海與東海的三個海洋要衝。台海控制日本的「海上航線」(sea-lane),也是日本最後的生命線。如果台灣被中國吞併,日本在外交上完全處於中國的下風。(從這一點看來,去年十二月日本政府反對台灣的公民投票是非常不智的。)
又近年來中國的野心逐漸曝光。京都大學教授中西輝政指出,中國的海洋調查船與海軍艦艇不但出沒在釣魚台群島到東海,還出沒於沖繩群島東側的太平洋,海軍也曾巡繞日本列島一周。這樣的動向加劇,西太平洋要成為「中國海」了。在如此情況之下,日本對中國貿易的成長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也不僅如此,如果今年總統選舉泛藍獲勝,台灣編入中國勢力範圍,韓國與東南亞感到中國的威脅,尤其是東南亞各國只為自己的利害關係將向中國傾斜,新加坡就是一顯著的例,對世界的自由民主發展不利。
中西輝政又從台灣的內部論亞洲的安定。目前台灣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已有八成,如果連戰一旦當選向中國靠攏,每日將有數萬或數十萬人抵抗「中台統一」路線的示威,這種不安定有可能引起中國的介入;所以連戰若當選,將促進亞洲全體的不安定化。
台灣有少數人持有「大中國主義」的「統一論」思想,這是淵源於傳統的帝國主義的「統一天下論」。現在的中國莫不如此,加上以過去受帝國主義侵略為藉口,高唱「愛國主義」以粉飾帝國主義的本質,將台灣列為「固有領土」做為侵略的對象,並以此團結內部分裂的派系。這種好戰的政治體制和社會體制,實際上已走在軍國主義的路上。
台灣也有一撮人懾於中國的淫威而提倡投降主義;「非戰主義」不是對小國的台灣說的,應該向大國的中國呼籲。台灣被吞併,在這一批人的意識上美化為「國家的統一」,這是阿Q精神!
台灣如果投降,台灣子弟將成為中國對外侵略,甚至與美國爭霸的砲灰。今(二○○四)年五月廿八日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明白指出:中國釵h戰略家與分析家認為台灣是處於「戰略地政學」的要衝,如果攫有台灣,中國海軍將以台灣為基地,將海上勢力範圍大大地向遠方擴充。如此,則其控制的「域內」之海上運輸線,北京將有能力操控,發生影響力,釵h國家將受其禮G。中國又有一部分人逆向思考,認為台灣永久非中國所有,將會抑制中國戰力開展之能力。
進入後冷戰時代,中國評估不會有世界性戰爭,但計畫應付「局部戰爭」,故致力發展飛彈與艦隊,此不僅為對付台灣,也要對付其「國內」的西藏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軍事家認為中國可能成立二十一世紀世界上潛艦最強國。台灣當然有必要發展飛彈與艦隊,維持「軍事平衡」,若說是「恐怖平衡」有什麼不可?在國際化、全球化的時代,台灣唯有維持「軍事平衡」,在國際政治上與經濟上才有生存空間。
台灣是中小國家,當然不願意武力競賽。但台灣之防衛,不僅為本身「國家安全保障」,也是亞洲民主自由國家之屏障,也維護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利益,如美國國防報告所說的,台灣脫離中國,不但抑制中國武力的開展,還使美國在接近中國沿岸地方的經濟據點有戰略的立足點。但目前台灣花費龐大經費向美國購買軍備,美、日應該與台灣共同負擔維持台海的軍費,同時協助台灣國家之正名,成為「普通國家」;正常參與「國際社會」,台灣對於軍事威脅才有正常的「免疫力」;唯有如此,才能共同對付二十一世紀亞洲新興的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