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發言拆穿國王的新衣

廖宏祥◎外交部諮詢委
世界上尚未出現「台灣國」,台灣人民須明確宣示台灣是一個與中國無關的新國家,爭取各國給予「國家承認」,在國際社會尋求生存空間。

鮑爾在北京所發表「台灣不享有國家主權」談話,引起台北各方震撼。台灣人民長期認為自己是主權獨立國家,泛藍認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民進黨則認為「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國號是中華民國」,甚至連獨派也大多不懷疑自己沒有國家,只是希望能正名或改國號,只有極少數被稱為是「基本教義派」的人認為台灣尚未獨立。鮑爾的說法證明台灣大多數人民的認知是錯誤的,佔極少數的「基本教義派」才真正認清台灣的處境。 針對「台灣已經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台灣不需要宣布獨立」的說法,鮑爾直接表示「台灣不是獨立的,它並不享有國家主權」,此點完全符合國際現實。陳總統強調「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呂秀蓮副總統也曾提議改國號為「台灣中華民國」,而民進黨青壯派立委也發起「新文化論述」,鼓吹以「中華民國」為現階段的妥協點就是「中華民國」。然而,民進黨政府當然可以自以為聰明,但美國政府與世界各國並不會隨之胡亂起舞。世界上尚未出現「台灣國」,而「中華民國」也不是國家,此點本來就是事實。因此,鮑爾只是壓縮民進黨的裝傻空間,並不是對台灣不友善或「捧北京的LP」。

美國「一中政策」的基礎是:「兩岸都承認一個中國,未來由兩岸的中國人和平解決」。台灣政府不但不設法突破此一認知,反而妥協於泛藍長期教育與宣稱的主張,結果是使美國與國際社會形成鮑爾所代表的觀點。台灣人在戒嚴時期猶可視中華民國為外來政權,台灣人民在軍事占領下不能表明自己的主張,以此做為否定申國取得台灣的依據。然而,在民主化、總統直選之後,台灣人民已可發出自己的聲音,但台灣的選擇卻仍然堅持中華民國體制,結果是使國際社會誤認為台灣人民不反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因此,接受「中華民國」的結果將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雖然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由北京政權代表,也認為台灣目前還不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但是國際社會並未承認也無權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此點是將決定台灣歸屬的權利保留給台灣人民。如前所述,國際社會已形成一個中國的共識,一再主張中華民國是國家或台灣屬於中華民國的結果,非但無法凸顯台灣的獨立自主,反而使台灣陷入一個中國的框架,或成為中國合法併吞的藉口,立即且明顯地危及台灣的生存。因此,如果台灣人民不希望被中國統治,即應以自決權直接或間接表達意願,而不是一再延宕而不敢公開表達意願。

基於此點,只有主張「一台一中」,明確宣示台灣是一個與中國無關的新國家,爭取各國給予「國家承認」,徹底拋棄中華民國虛幻體制,不去爭奪中國代表權,不再使用中國國號,不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爭取政府承認方式的建交國,才能符合國際法秩序,使台灣成為一個國際社會不得不承認的獨立國家。 亦即,台淇人民必須形成決定自己命運的建國意志,去除中華民國虛幻體制,如此才有可能排除中國的併吞,在國際社會尋求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