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楷◎台灣文化學院院長
這幾天在報紙、電視上都可以看到,有人提起「228手護台灣」運動一事。不但李登輝前總統因為是推動該運動的「全國挺扁總會」總召集人,呼籲得特別起勁;陳水扁總統、呂秀蓮副總統也大聲疾呼大家參加。我們在陳水扁台中市競選總部也為此事忙了起來,我也認養一段台中市的手護台灣活動,我家就有很多人打電話來詢問如何參加此活動。值得高興的是,我們這一段需要400人排隊牽手,發了800封邀請函,已經得到近一千人報名參加。
參加此運動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選在228手護台灣?以下是我的心得。既然我認為228是台灣人至為重要的歷史性集體記憶,即形成台灣現代民族主義要因之一,我就有責務提出這個想法和大家分享、討論,並也藉此來鼓勵更多人參加228手護台灣。
台灣現代民族主義
關於台灣史的時代區分,一般認為從1895年被日本割取開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是近代史;以後到現在屬於現代史。而228是台灣現代史上最大、最深刻的事件,說這個事件規定了之後的台灣歷史進路也不為過分。
因為228成為台灣現代民族主義、獨立建國的決定性起點。日本統治時代在日本人壓制下的台灣人,漸漸培養出來相對於外來統治者日本人的,台灣人自己的一體意識;228又打破了「祖國中國」的「美夢」,給台灣人意識到自己與中國人的分別,更決定性地加強台灣人自己意識。後來1990年代台灣進行本土化,加上中國對台灣文攻武嚇的結果,這一個台灣人意識發展為對台灣的國家認同大躍進,此一系列的發展,可以說是對外的反應。
另一方面也是自日據時代就開始的,對內台灣人族群間的互相調整(如霧社事件中原住民不殺漢人、只殺日本人),受到228的刺激,更有意識地繼續進行(如面對強勢的外省人,其餘族群如何互相調整團結)。至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進行,此一系列的發展,可見於鼓勵四個族群加強各自的認同,互相尊敬調整和諧(不是融合同化)的進展。
各地建立228紀念建築物所象徵的原意也應該在於以上兩點。而對新國家台灣的認同、與在這國家內的族群和諧,這兩點就是台灣現代民族主義的重要內涵。228是其起點,1990年代是其加速期,李登輝前總統是1990年代的主政者,這一次站出來擔任「全國挺扁總會」總召集人,也自有其意義。
台灣人的國家認同
手護台灣活動的歷史意涵,就是根據對台灣的國家認同,台灣人站出來向外來侵略者說「不」等於「say no」,現時點就是對表明不惜行使武力要併吞台灣的中國say no。而且台灣人一起排隊手牽手say no,就是表示在內各族群的和諧團結。這些都是繼承台灣近代史的歷史發展,尤其是進入台灣現代史,以228為起點,經過1990年代本土化、民主化以來,更清楚顯現的台灣現代民族主義兩個重要內涵的必然發展。
去年9月正名運動,在台北有15萬台灣人站出來,10月公投運動,在高雄有近20萬的台灣人站出來。在這個延續線上,今年228要動員100萬台灣人,不但站出來,還要排隊牽手,對中國的飛彈say no,對中國要行使武力say no,對中國要併吞台灣say no。這是台灣現代民族主義對中國say no的共識越來越高,對台灣的國家認同大躍進的表現。
一般國民要對中國say no,目前的具體方法,第一件事就是228站出來牽手。第二件事是,320投票給主張「一邊一國」的陳水扁,讓他連任,來實現公投制憲,以完成獨立建國。第三件事就是320投票贊成「和平公投」,「Say No to China,Say Yes to Taiwan」以確保台灣的國家安全。
在此籲請大家一起來參加這三件歷史性活動,將台灣現代民族主義推到最high,將對台灣的國家認同、族群和諧加強到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