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仁◎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反公投者的理由
台北市長馬英九公然反對陳水扁總統因尊重民意將舉辦公民投票一事,其語言粗暴,竟以小偷「現行犯」作比喻,即使陳水扁不是總統而是一般平民,也不能承受如此粗暴、侮辱的言語,國民黨系統的《中國時報》於1月28日轉述馬英九的話說:馬英九更舉小偷偷東西被抓到,卻說法院沒有判犯法之前就不違法的例子,來比喻陳水扁執意引用『公投法』第十七條條文舉辦防禦性公投,就像小偷偷東西一樣,「任何一個人看了都知道是明顯的違法現行犯」。
馬英九很英明,他認為是「明顯的違法現行犯」(註1)的理由:「因為『公投法』上的所有條件都不存在,目前台灣大家都是開心過年,樂透天天開彩、風景區人山人海,那有防禦公投中危及台灣主權問題的緊急狀況發生」?(註2)
公投法的規定與台灣面臨的威脅
果真如馬英九所說的『公投法』上的所有條件都不存在嗎?依照『公民投票法』第十七條:「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總統得經行政院院會之決議,就攸關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
條文清楚記載「國家遭受外力威脅……攸關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去年陳總統曾經明白指出中國以496枚飛彈對準台灣。依照美國2002年的國防報告,認為有350枚飛彈,且每年增加50枚。但2003年7月30日美國國防部有關《中國軍事力報告書》中指出:中國已配備短距離彈道飛彈 (SRBM) 450枚,今後幾年間每年增加75枚。由以上這兩項美國的消息,知道其全力傾向發展飛彈(註3),且增加迅速。依專家的看法,自陳總統發表496枚至今已有數月,其佈署早已超過500枚。如此情形,馬英九卻不食人間煙火,猶如晉惠帝在「天下荒亂,百姓餓死」時卻說「何不食肉麋」?兩者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次,馬英九舉出開心過年、摸彩券以及遊樂一事,此固然為常民生活,但以此便以為天下太平實在沒有常識,凡是承擔國家安全、保衛人民安全,如前方之士兵,在這期間是熬受寒風刺骨、風雨交加的情形在防範未然。亞洲各國,對中國武力擴張,也莫不積極暗中籌劃對策。陳總統做為一國元首,運籌帷幄,當然不能等到敵人的陸、海、空三軍的優勢超過台灣、或兵臨城下時才謀對策。
「人民意志」的表現是抗敵的最好手段
和平的公投,是用「人民意志」表達願望,中國一旦用武,過去所有虛假名目的和平攻勢之統戰伎倆便完全曝露,何況「人民意志」的表達,將使侵略者出師無名;舉例來說,如Tuva共和國以公投脫離俄羅斯,使得葉爾辛出兵車臣之際,沒有辦法乘機也對Tuva用兵。
也由於如此,在「和平公投」之下,中國對台灣無法發動侵略,故中國故意把形勢拉抬到緊繃現象,竭力阻止公投,但中國自知不能得逞,故設法在國際社會孤立台灣,用利益交換得到「聲援」,此次法國總統席哈克受其經濟利誘便是一個顯著的例子。話說回來,馬英九是學法政的,歷任高官,對這樣淺顯的國際關係現狀都不肯用心思考,只為個人自私、一黨之利,專事鬥爭。但馬英九的這種舉止並不是第一次;在1996年人民要求直選總統,馬英九竟然製造所謂「委任直選」,為天下笑話,令人齒寒;而此次反對公投是為敵人撐腰。
公投為中國解套
和平公投如陳總統所強調的只在維持現狀,目的在和平而不走向武力競賽,另一方面可以為日後雙邊和平談判舖路。在現時形勢之下,因中國攪局已久,破壞了走向談判桌的基礎,目前公投只在平和與穩健上面著想;但泛藍黨的蓄意破壞,是攪亂台、中雙邊良性的發展。北京大學教授時殷弘對於公投問題,甚至都認為陳水扁總統是獲得民意傾向獨立的支持(註4),但泛藍黨卻違背民意,蓄意破壞。
在北京方面,現時沒有傑出的政治家,若是台灣能舉辦主權公投,北京方面可以避免將台灣領土列入其憲法帶來的困擾(註5),從此一心走向國內的建設,甚至獲得台灣的支持,處理其將崩盤的社會經濟問題(註6)。《華爾街日報》在1月16~18日的記載指出:避免衝突唯一的方法,只有中國對主權的大讓步之外,沒有其他方法。
註釋
註1:見《中國時報》,2004年1月28日。
註2:見《台灣日報》,2004年1月28日。
註3:中國對於蘇聯崩潰後預料全球不會發生「全面性戰爭」,故雙管齊下為「局部戰爭」作準備,一方面積極發展飛彈,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海軍艦隊,對亞洲已構成威脅,尤其是針對台灣。參考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註4:見藤原秀人的〈面臨總統選舉在美國的變化──台灣的住民投票〉,《朝日新聞》,2004年1月21日。
註5:1981年西班牙與中華民國商務談判,要求以「台灣共和國」名義建交並得到中國的同意,此見經濟官僚汪彝定著同憶錄《走過關鍵年代》,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0月14日初版;當時蕭萬長也參與談判,應可以證明此事。但次年(1982年)中國的政情丕變,遂將台灣的領土列入其憲法序文中:「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份」。從此成為北京當局的金箍咒不得不口口聲聲要「統一」台灣,又在北京派系鬥爭激烈、政客有不時失腳的危險之下,對於該憲法的規定有繫鈴人卻沒有解鈴人,如果台灣舉行主權公投,正好為其解套。
註6:中國因國營企業改革,失業的勞動者突破3500萬人,見《新聞週刊》(Newsweek英、日文版),2004年2月4日。據David Hale和Lyric Hughas Hale合寫的〈中國起飛China Takes off〉一文(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2003年,11、12月號)刊載,中國的國營企業在五年內解雇4500萬人。都市的失業率有8%,地方失業者有2億人。如果台灣被吞併,只要湧入一小部分的人,台灣的年青人大部分將失業,社會將比目前偷渡客混進來的情形更加混亂,屆時不免再發生一次228事件。